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棉質

單眼皮駐站作家 / 星期二 / 翁嘉薇 vv




/ 今天配這個

The black skirts _ Everything
link : https://youtu.be/Aq_gsctWHtQ



生活的自在來自於穿著舒適的衣服,做著自己想做的事,看任何有興趣的書和電影,也攸關了不了解對自己的認識。

從以前交朋友會以有主見的人為意見就好,不會以自己的發言為主,是一種從小在團體生活的人常常會有的舉動,要被說沒個性其實也可以。但人其實就像變色龍一樣,總會有自己的保護色,不太容易釋出最赤裸的一面,畢竟也不是多數的人願意把自己的裸體攤在眾目睽睽的視線下。即便是隨著團體行動,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麻煩,像是決定今天的聚會要吃哪一家餐廳,但如果沒有吃到一直以來都好想試試看的咖哩飯,其實頂多改天自己再去吃,也不一定會在心裡留下什麼遺憾。在這種生活磨合的時間累積下,有一件事會很有趣,漸漸的在自己的空間裡你會很享受回到自己的中心,問自己今天想吃什麼,這個東西究竟好不好吃,再來儘管是同類的食物到底比較起來為什麼會比較喜歡A而不是B,也許有的人本來就是這樣的性格,但某部分來說我們都還在學習中,往哪個方向行走並不會知道能在路上留下什麼撿起什麼,也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就這樣選擇那個永遠都會選擇的項目。

不過,最近我在想的是 自在 這兩個字,不管是一個人或多個人的時間,究竟自在的成份有多少?對於生活而言,能夠做到這兩個字並不是太難,但除了玩樂的空間下,相同的要視以為原則或在任何狀態下持續的進行,我想這相對是一種心態上的調適。常常我們會聽到一些沒有自信的想法,或是自己某些時候也不是很有自信的人,但後來我用自不自在來歸納自信的來源。假設你非常喜歡某件事物,一個興趣,某個種類的書,專心的專精的投入那時,你不會發現自己究竟有沒有自信,因為你正投入著,但心裡湧起的一股悸動正是讓你看起來自在且自信的小來源。也許你不知道吧,那樣投注心血的樣子很吸引人。不因為被環境渲染的喜好,不因為被周遭眼光牽動的穿著,只因為問了自己真的喜歡嗎而選擇,即使只是簡單的走在路上,自在的你是這條路上最自信舒服的人了。

回到了棉質這件事,其實就是由自己的感知下先撇除了生活上的不自在,那麼不只在型態上的好看,還能夠在任何場合下無所顧慮的機會又多了一點。 這件事情在你不同的時刻當中都會有不同的抉擇,不太麻煩,因為那是一種幫助生活更支持自己的小動力。



by vv_
2016/05